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的喜慶氛圍中,2025年“四季歡歌?星耀克州”群眾才藝大賽音樂類決賽落幕。當融合漢、塔吉克、維吾爾、柯爾克孜四族音樂元素的《百花齊放》獲得一等獎時,這個由江西柔性援疆人才殷李慧子參與打造的節目,早已超越了“獲獎”本身:它是多民族音樂人以樂為媒、共同合作的結晶,是江西“文化潤疆”工作扎根基層的生動注腳。

殷李慧子獨奏節目現場。 (圖片來源于克州融媒體中心)
四族樂聲融一曲
日前,克州體育中心燈火璀璨,2025年“四季歡歌?星耀克州”群眾才藝大賽音樂類決賽在此落下帷幕。現場宣布《百花齊放》斬獲一等獎時,舞臺上漢、塔吉克、維吾爾、柯爾克孜四族音樂人雀躍相擁,臺下掌聲如潮。這支特殊的隊伍里,柔性援疆干部、阿克陶縣文工團的殷李慧子眼眶泛紅:“今天和這么多優秀選手一起比賽,大家的認可讓我更加堅定了我的音樂之路。”
《百花齊放》的獲獎并非偶然。該節目樂曲融合了漢族民樂《喜洋洋》、塔吉克族口口相傳的民樂、維吾爾族非遺十二木卡姆片段,以及柯爾克孜族民樂《馬希博托伊》(音譯),演奏者也來自這四個民族,是“文化潤疆”的生動實踐。據了解,這支演奏隊伍從7月開始組建,成員多為阿克陶縣的民間音樂人,經過兩個月的排練磨合,才在決賽舞臺上呈現出驚艷的效果。
音樂為橋解難題
談及排練過程,殷李慧子感慨萬千,兩個困難曾讓排練的進度減慢。“第一個困難是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大多靠口口相傳,沒有樂譜,我得先熟悉每種音樂的風格和演奏方式,才能讓自己的二胡自然融入其中。”她回憶道,“第二個困難是部分年長的民間音樂人普通話不太熟練,交流起來有一定障礙。”但音樂成了最好的“翻譯”。“我們就通過不斷練習,憑著對音樂的感悟認知慢慢達成共識,培養默契。”殷李慧子說。
殷李慧子的付出不止于此。阿克陶縣文化館館長杰米拉介紹:“殷李慧子除了排練自己的節目,還主動給其他節目的演員提供專業意見,讓節目更順暢、完成度更高。這次我們報送的5個節目有4個獲獎,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她的幫助。”另外,據杰米拉介紹,殷李慧子創作的二胡獨奏《弦韻國潮》,也獲得了此次比賽的三等獎。
文化交融譜新篇
《百花齊放》的成功,是江西“文化潤疆”工作的一個縮影。為深入貫徹落實“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邊疆行要求,江西每年都會組織文旅領域的交流走訪及志愿活動,助力新疆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從柔性援疆人才下沉基層指導,到兩地文旅資源互通,江西以文化為紐帶,搭建起贛陶兩地交流的橋梁。
此次大賽中的優秀節目將組成巡演團隊深入克州,讓優質文化走進百姓生活,更將被優先選送參加第二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讓克州文化魅力在更大舞臺綻放。這既是對群眾文藝創作的激勵,更是推動各民族文化交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舉措。
記者結束采訪時,夕陽灑在阿克陶縣文化館的排練廳里,殷李慧子和幾名少數民族音樂人圍坐在一起,手中的二胡與維吾爾族的手鼓、柯爾克孜族的庫姆孜相互應和,他們正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而排練新的節目。樂聲悠揚,笑意融融,這跨越萬里的贛陶情誼,正在新的旋律中續寫著更多溫暖的故事。
全媒體記者黃玉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