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12日消息,前有西門子,后有西貝,網友稱,看來羅永浩這是跟“西”姓品牌杠上了!
近日,羅永浩和西貝的爭論引起熱議,而昨晚羅永浩又發文回應了此前西門子事件。
羅永浩表示,上一個姓西的同學跟這情況很類似,我本來只是因為不爽嘮叨了一句,結果他們上門叫板,我下不了臺,又不想讓“粉絲”失望,就只好一路陪伴下去了……
他還稱:“西門子那個IQ 100系列冰箱看起來有設計上的嚴重問題,網上抱怨的消費者特多,有冤的都到我這里留個言,我幫你們搞一個集體訴訟或討要個說法?!?/p>
而前天,羅永浩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自己與同事去西貝用餐,發現幾乎全都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實在是太惡心了,并希望國家盡早推動立法,強制飯館注明是否用了預制菜。
隨后,西貝召開媒體溝通會,創始人賈國龍稱西貝門店沒有一道是預制菜,羅永浩的表達傷害了西貝,對企業聲譽有影響,公司將起訴他。
羅永浩回稱:“我準備好了,不管結果怎么樣,我相信都會客觀對中國預制菜領域的消費者知情權作出一些實際的貢獻。”
而兩人矛盾之外,網友們討論最激烈的是預制菜和中央廚房預制的區別。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記者采訪中表示,西貝的中央廚房預加工,配送到門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標準形狀等。
他表示,預制和預制菜是兩回事,預制是提前加工、預加工。預制菜是成品,是將熟食加工好冷凍,再拆包裝后加熱直接食用。
據媒體報道,此前大眾對預制菜的概念一直比較模糊,也一度引發輿論爭議。
2024年,《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明確了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預制菜應當兼具預制化和菜肴的特征,強調“經加熱或熟制后食用”。
同時,《通知》也明確了不屬于預制菜的情況:
連鎖餐飲企業廣泛應用中央廚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門店配送的凈菜、半成品、成品菜肴等,應當符合餐飲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但不納入預制菜范圍。
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
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面包、漢堡、三明治、披薩等主食類產品。
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