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12日訊(記者 魏萱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無需開顱、無體表創口,僅通過人體自然腔道即可精準切除顱底腫瘤。近日,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在神經內鏡顱底手術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成功為兩位罹患極高難度顱底腫瘤的患者實施了神經內鏡經鼻蝶微創手術。這標志著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內鏡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膠東地區及周邊顱底腫瘤患者帶來了“微創治療、快速康復”的新希望。
不懼啃“硬骨頭”,為顱咽管瘤患者尋生機
顱底腫瘤因位置深、毗鄰腦干、顱神經、大血管等重要結構,一直是神經外科手術的“硬骨頭”。傳統開顱手術不僅創傷大、出血多,還可能對腦組織造成牽拉損傷,術后患者更是面臨恢復慢、并發癥多等一系列問題。神經內鏡在顱底手術領域的突破,為這一群體尋到了生機。
71歲的陳先生多年來一直受雙眼視力偏盲的問題困擾,看東西時總覺得視野“缺了一塊”,日常走路、閱讀等都深受影響。為改善視力,他輾轉多家醫院就診,起初被誤診為眼部疾病,還接受了白內障手術,可術后視力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經人介紹,他慕名找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賀峭偉。接診后,賀峭偉為陳先生安排了全面的檢查,結果顯示,陳先生的顱內長著近3公分的顱咽管瘤,由于腫瘤較大已壓迫視神經,這才是導致他視力偏盲的根本原因。

賀峭偉(左一)在查房
“腫瘤不僅位于顱底核心區,更向上突破重重障礙,突入下丘腦及第三腦室。”賀峭偉介紹,該區域是生命的中樞,掌管著意識、內分泌和代謝,任何細微的損傷都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因此,這類手術猶如在“生命禁區”內精細排雷,歷來是神經外科領域挑戰極限的手術之一。
由于腫瘤較大且位置特殊,如何保證在不損壞周圍血管及神經的前提下,完成切除腫瘤并完成顱底重建是關鍵。術中,賀峭偉及團隊在神經內鏡的指引下,通過鼻腔這一自然腔道路入,小心翼翼分離腫瘤及包繞的血管、神經、下丘腦等器官與組織,歷時6個多小時,完整切除了腫瘤組織。術后,陳先生視力很快恢復,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軌。更微創、徹底的手術方式,讓陳先生切實享受到了診療技術發展的福利。
突破垂體瘤診療“禁區”,手術再添“智慧眼”
垂體瘤是人體最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其中,最大直徑超過3公分的腫瘤被稱為垂體巨腺瘤,這類巨大復雜腫瘤不僅會侵襲顱內多個解剖間隙,還會緊緊包繞頸內動脈這一大腦供血的“生命線”,手術分離時稍有不慎便會引發致命性大出血,一度成為垂體瘤診療的“禁區”。神經內鏡經鼻蝶微創手術的出現,如同為醫生配備了一把精準“利刃”和一雙“智慧眼”,在可視、微創的前提下,實現了對這類復雜腫瘤的有效切除,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賀峭偉(右下)團隊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32歲的王女士曾是外人眼中“身材苗條、氣質清爽”的代表,可近年來,她的身體卻像被按下了“失控鍵”,不僅體重暴增,五官也變了模樣。圓圓的臉龐酷似“滿月”,肩背部高聳似“水牛”,整個人顯得笨重不已。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出現莫名的頭暈和手抖。
接診后,賀峭偉及團隊為王女士完善頭部核磁共振和相關內分泌激素檢查發現,其顱內垂體位置有明顯占位,腎上腺皮質激素也明顯高于正常標準,且因腫瘤超過3公分,最終王女士被診斷為Knosp 4級巨大垂體瘤。
“這是垂體瘤中侵襲性最強、手術難度最高的一種類型。腫瘤將頸內動脈緊緊包裹,如同樹根纏繞巨石,手術分離過程中極易導致致命性大出血,對主刀醫生的技術、經驗和心理素質都是極致的考驗。”賀峭偉說。術中,在高清神經內鏡的指引下,憑借豐富的顱底解剖知識、嫻熟的內鏡操作技術及默契的團隊配合,賀峭偉及團隊精準定位腫瘤,以毫米級的操作精度,成功實現了腫瘤的安全全切。術后,王女士很快出院,身材也在慢慢恢復。
“借助高清的神經內鏡,能清楚地辨識腫瘤和正常垂體組織,既能做到腫瘤全切,又不損傷垂體。”賀峭偉介紹說,神經內鏡在顱底手術的應用仿佛為醫生裝上了“智慧眼”和“微利刃”,讓巨大垂體瘤患者有了新選擇。
開設垂體瘤多學科門診,為患者一站式護航
深耕神經外科領域多年,賀峭偉曾赴德國跟隨世界神經外科學會內鏡委員會前主席亨利·施羅德教授專研神經內鏡技術,并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師從國內神經內鏡權威洪濤教授完成系統化內鏡手術訓練,在神經內鏡顱底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賀峭偉(右二)與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時刻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煙臺毓璜頂醫院于日前專門開設垂體瘤多學科聯合門診(MDT),由神經外科顱底內鏡主診醫師賀峭偉領銜,聯合內分泌科、影像科、放療科、眼科等多領域專家于一體,為這部分患者提供“一站式精準診療”服務。
這兩例手術的成功,是煙臺毓璜頂醫院在微創神經外科領域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它不僅標志著該科已完全掌握并能嫻熟應用神經內鏡技術,有能力挑戰顱底最深、最復雜的病變,更為以往被視為“手術禁區”的患者提供了微創、高效、康復更快的新選擇。
責任編輯:管曉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