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在增速放緩的趨勢下,全國農民工總量以平均每年超200萬人的速度在增長;與此同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近十年,農民工平均年齡增加了4.9歲。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24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973萬人,比上年增加220萬人,增長0.7%;其中,本地農民工12102萬人,比上年增加7萬人,增長0.1%;外出農民工17871萬人,比上年增加213萬人,增長1.2%。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13207萬人。
第一財經梳理歷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發現,2015年到2024年,全國農民工增加2226萬人,增幅為8%;中部地區增加1439萬人,增幅25.7%;西部地區增加1394萬人,增幅26.8%;中西部地區總體增加2833萬人;東部地區減少了645萬人。
需要說明的是,2016年前的監測報告中,吉林、黑龍江劃入中部地區;遼寧劃入東部地區。因此,本文農民工增量分地區對照,從2015年到2024年算為近10年。
從總量占比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占比從2015年57.7%降至2024年的51.3%;中部地區占比從2015年20.2%升至23.5%;西部地區占比從2015年的18.8%,升至2024年的22%。
梳理歷年分區域增量數據,第一財經發現,2021年到2023年,中部地區農民工增量占總增量比重逐步提升,分別為49.8%、 64.3%、110%。2024年,東部地區務工農民工增量由負轉正,占比大幅提升至39.1%,中部地區增量占比為25.5%;西部地區為23.2%。
“2024年各區域吸納農民工人數均有增加。” 《2024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363萬人,比上年增加86萬人,增長0.6%;中部地區7038萬人,比上年增加56萬人,增長0.8%;西部地區6603萬人,比上年增加51萬人,增長0.8%;在東北地區880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增長0.9%。
談及2024年農民工整體就業情況時,2025年初,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分析表示,2024年,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4.6%,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農民工外出就業和就近就地就業并重,積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有效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農民工就業總體保持穩定。”
《2024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農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增長3.8%。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634元,增長3.5%;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4291元,增長3.9%。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比外出農民工快0.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司司長在分析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時稱,據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規模1879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1%;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月均收入5012元,增長3.3%。
伴隨人口老齡化加深,歷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8.3歲, 2024年為43.2歲;平均年齡10年增加了4.9歲。
與此同時,40歲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8年這一比重為70%;至2015年,農民工仍以青壯年為主,但所占比重繼續下降,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高,2015 年40歲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55.2%;2020年,這一占比降至50%以下,到2024年下降到43.7%。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從2015年的17.9%增長到2024年的31.6%;50歲以上農民工規模已達9471.5萬人。
去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將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聚焦破除1.7億多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市民化過程中的堵點卡點,針對大城市落戶難問題,重點加快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全面設立街道社區公共戶口,完善租房落戶政策。
《意見》提出,發展吸納農民工就業能力強的產業,擴大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業就業規模;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幫扶,做好就業指導和崗位推介;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為重點,鼓勵在農民工較為集中的企業、產業園區及其周邊等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一項項新部署,將在就業、社保、落戶、隨遷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各方面為近3億農民工帶來改變。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