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為跨境金融服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陸家嘴金融沙龍”以《開放創新協同——跨境金融服務新格局下的上海機遇》為題,邀請嘉賓結合各自豐富的實踐經驗展開深度研討與交流,為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建言獻策。
解讀《行動方案》4大亮點
上海市委金融辦副主任林文杰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行動方案》的內容均立足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以業務流程優化和技術賦能為支撐,兼顧效率與安全,有幾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多項政策先行先試,如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再融資、企業集團財資中心集聚等。二是優化業務流程,如完善上海自貿區全功能資金池跨境資金調撥、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等。三是創新產品和服務,如支持銀行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種類、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并購貸款服務等。四是數字化賦能,如鼓勵銀行開展對個人與企業的數字身份跨境認證和電子識別、“航貿數鏈”等。
林文杰進一步指出,堅持“企業視角、問題導向”是《行動方案》整體架構和內容的兩大特點。從企業視角,《行動方案》聚焦支付結算、外匯風險管理、融資服務、保險保障、綜合金融服務等五個方面,針對企業的痛點與需求,制定了18條政策舉措,條條都力求務實、精準,切實解決企業的問題。
為了落實《行動方案》,林文杰表示本市將建立推進機制,統籌抓好《行動方案》舉措的落地。同時強化宣傳推介,做細做實服務,并持續完善金融立法、監管、糾紛解決等機制,營造良好環境。
銀企外匯交易服務平臺護航企業“走出去”
結合匯率避險的相關工作經驗,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市場一部總經理華小岳表示,外匯交易中心作為在上海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持續開展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導,不斷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產品和服務,為企業“走出去”的資金兌換和匯率風險管理保駕護航。在外匯局指導下,外匯交易中心將銀行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經驗拓展到銀行對客市場,2022年4月起正式推出銀企外匯交易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用戶數量已超過1500家,為金融機構服務企業匯率避險提供了新渠道。
《行動方案》有利境內企業“走出去”,也有利金融機構提升服務
站在外資銀行的視角,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戰略產品發展總監楊京指出,《行動方案》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保障,他強調要幫助企業提高外匯風險管理能力,助力中資企業的全球投融資。
楊京認為,外資銀行作為“連接器”,連接中國市場與境外市場、中國企業與境外企業,將“一帶一路”業務定為戰略重點之一。外資銀行可以利用廣泛的國際營運網絡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一站式” 的金融服務,包括現金管理、貿易服務、海外投融資、外匯風險管理等綜合人民幣解決方案。外資銀行還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平臺,為中資企業出海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套期保值解決方案。
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副行長黃震認為,與成熟國際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程度方面仍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此次《行動方案》出臺是重大利好,有利境內企業“走出去”,也有利于金融機構加強創新、提升服務。
“FT業務市場空間廣闊,且政策鼓勵支持做大。”黃震建議,依托FT賬戶進一步推進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比如,上海自貿區正在逐步推進參照國際通行規則試點融資貸款的政策,對通過FT分賬核算單元發放的非居民貸款取消貸款用途限制。目前對于離岸非居民主體在境內FTN賬戶的存款利息仍需繳納利息稅,黃震建議下一步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考慮給予非居民代扣代繳預提所得稅一定程度的豁免。
站在保險行業的角度,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首席風險官孫增產認為,在“走出去”過程中,保險業為企業的海外投資、項目建設、人員派遣等提供風險保障,幫助企業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結合在“一帶一路”及電力能源市場的實踐經驗,孫增產認為,保險公司應多維發力優化產品供給,打造出口企業全周期保障鏈。結合再保險合作模式的創新經驗,孫增產建議,進一步推動國際再保險承保能力和技術的引入,加強國內外保險與再保險市場的交流和開放程度。國際同仁可積極參與平臺規則制定,在航運保險、新能源保險等領域共建“中文標準”、“中國指數”,讓全球風險定價更具包容性。
金融機構應將自身發展戰略與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融合
在主題為《賦能新發展格局: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的行業對話環節,各位嘉賓進一步就如何落實《行動方案》,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展開討論。
華小岳介紹,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科學管理匯率風險需遵循四個原則:第一是“風險中性”,要以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為導向;第二是“簡單適用”,企業選擇匯率風險管理工具應與自身業務能力相匹配;第三是“整體性”,企業各部門應密切配合財務部門的匯率風險管理,基于企業總體凈風險敞口制定管理策略;第四是“紀律性”,引導企業建立匯率避險制度,以制度代替主觀決策,以客觀紀律代替相機抉擇。
為落實好《行動方案》的相關部署,華小岳表示,希望與更多金融機構、企業協同合作,支持更多銀行接入外匯交易中心銀企平臺直接報價,便利各類企業開展外匯業務。
針對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匯率風險,楊京建議,企業做出海計劃的前期就應設定外匯風險管理方案,在整個項目未來的投資收益中,計入潛在的匯率波動虧損。楊京還建議,企業到海外市場一定要深刻了解當地政府關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要求,可以和當地的監管機構或銀行等合作,通過金融解決方案來實現ESG方面的目標。電動汽車等出海重點行業,需關注是否有完整的產業鏈一同出海。鼓勵電動汽車等行業多參與當地銀行的信貸業務,在當地市場建立品牌效應。
黃震認為,金融機構應該主動擔當,結合《行動方案》出臺,把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與自身戰略發展深度融合。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最大的難題就是資本項目開放,黃震建議,金融機構在實踐中應運用智慧去實現創新。金融機構可以擴大自身的金融服務范疇,利用境內和海外分行、OSA離岸賬戶體系以及FT分賬核算單元機構等構筑離岸和在岸的全球化網絡服務,特別是對于“一帶一路”等重點區域,開發專門適配的跨境結算、融資、匯兌產品。
孫增產表示,企業出海面臨各種風險,包括法律監管的風險、費率與外匯風險、政治與戰爭風險等等,機構不僅要結合自身專長的領域為企業出海提供金融服務,也要對法律環境、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做出扎實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在跨境金融服務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陸家嘴金融沙龍”由上海市委金融辦、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指導,“陸家嘴金融沙龍”秘書處主辦,第一財經、財聯社提供媒體支持。此系列活動將構建與“陸家嘴論壇”相呼應的常態化交流平臺,通過機制化、場景化、國際化運作,持續輸出金融改革“浦東智慧”深度賦能浦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建設邁向新高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