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14日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今日正式發布了2025年“五一”假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為公眾揭示了假期消費背后的諸多問題。
在5月1日至5月6日這6天的監測期內,共收集到“消費維權”相關信息高達20889961條,凸顯出消費維權問題的嚴峻性。
“五一”假期,消費需求十分旺盛,然而,一些不良現象卻反復出現。宰客、毀約、虛假宣傳以及消費陷阱等問題層出不窮,給消費者的假期體驗帶來了極大困擾。
中消協明確指出,消費失信行為猶如頑疾,難以根除。部分商家瞅準市場供需失衡的時機,肆意牟取暴利。這種行為帶來的危害深遠,不僅讓消費者的經濟利益遭受直接損害,更在無形中削弱了整個市場的信任基礎。
在唯“流量”觀念的驅使下,部分商家為了吸引眼球,利用節日的流量制造各種噱頭。他們通過夸大產品功效、故意隱瞞關鍵信息等手段,對消費者進行誤導,使其陷入消費誤區。
此外,部分景區的服務承載能力與現實需求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隨著“打卡式”“特種兵式”旅游模式的興起,假期人員流動性顯著增大,熱門景區所承受的壓力連年激增,運營服務也逐漸跟不上節奏,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