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培、何鵬 通訊員陳詩靈、黃珺、陶維波)數字為翼,育人為魂。5月14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武漢開幕。江漢區教育系統以創新實踐破解智能時代的育人密碼,既讓數字技術成為撬動教學變革的支點,更讓教育回歸生命成長的本質。
在這片浸潤著創新精神的江漢熱土,不僅見證著AR增強現實技術與經典誦讀的時空對話,更孕育出人工智能與核心素養的深度融合,在重塑教育形態的進程中,鋪展出一幅“卓越教育”數字全景圖。

作為湖北省“智慧教育示范區”試點校,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CBD校區創新推出“5 N”智慧生態地質課程之“AI地貌微世界”,以數字孿生、AR增強現實等技術構建沉浸式地質教育場景,打造“技術賦能 學科融合”的STEAM教育新范式,為智能時代中小學課程改革提供創新樣本。

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正以智慧校園為畫筆,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畫布上,勾勒出教育最本真的模樣——不是技術的堆砌,而是生命的拔節聲。在這里,數據是滋養成長的雨露,屏幕是通向世界的窗口,而不變的,是對“智慧生命自主成長”的永恒守望。

武漢市江漢區北湖小學以“修儒雅之性、做文雅之人”為育人目標,依托智慧教育平臺構建“朗讀亭 留聲墻 云端”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通過智能設備與傳統誦讀的有機結合,打造出“沉浸式”閱讀教育新場景。

在武漢常青花園國家級生態小區內,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以“AI 鳥童行”濕地課程為核心場景,展現了智能時代學校數字化建設的創新成果與育人特色。未來,學校將繼續深耕數字化教育領域,為江漢教育數字化變革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在全球教育數字化浪潮中奮勇前行。

作為武漢市四星級智慧校園,武漢市友誼路中學近年來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優勢,通過頂層設計與資源整合,構建了“數字化慧學”教育新生態,在教師素養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智慧教育發展提供了創新范本。
江漢區紅領巾學校秉承近十年創建武漢市四星級智慧校園的發展經驗,在基礎教育面臨重大變革的背景下,積極嘗試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教育教學中,聚焦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熱點議題,期望通過人工智能強化教育的精確度與強度,進而推動學生素養的提升。
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數學教師閔靜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為實踐載體,創新構建“人工智能 人文關懷”的人機協同課堂,通過技術賦能與情感聯結的雙向驅動,實現教學效率與育人質量的雙重躍升。未來,隨著AI技術的持續迭代,教育將更加個性化、包容化,而人文關懷始終是科技賦能教育的核心底色。

點擊圖片查看“數字教育繪荊楚”專題【責任編輯:黃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