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郭紀軒 通訊員 曹俐 王禹 許毅然
7月2日,驕陽似火,熱浪灼人,大地被烈日炙烤得滾燙。就在這酷暑難耐的時刻,國網濟寧供電公司的帶電作業人員卻無懼“烤”驗,上演了一場與高溫搶時間、與汗水較韌勁的特殊戰斗。他們采用高難度的旁路作業法,歷時3小時,在用戶“零感知”的情況下,成功帶電更換了10千伏龍齊II線27號桿的老舊開關,確保了居民和企業用電無憂。

上午9時40分,兗州區青州路與文化西路交叉口東北側,熱浪已在地面蒸騰。開工前的安全會上,濟寧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二班班長許毅然交待作業人員:“今天任務艱巨,帶電更換27號桿的智能化聯網開關,天氣炎熱,工作量大,請大家務必嚴格按照標準化步驟執行,及時做好人員輪換和補充水分,防止中暑!”他指著待更換的設備告訴記者,這臺運行超過15年的老開關存在安全隱患,傳統更換需全線停電5小時以上。為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國網濟寧供電公司采用先進的旁路作業法——這意味著作業人員要在高空帶電環境中,如同給血管做“搭橋手術”般,在待檢修線路兩側快速敷設專用旁路電纜,構建臨時電流通道,利用智能負荷開關將用戶負荷無縫切換,確保檢修全程線路“不斷流”。
準備工作一開始,豆大的汗珠便順著作業人員的額角、脖頸滾落,工作服瞬間洇濕。全副武裝的時刻到了:盛兆軍等四位作業人員套上厚重的黃色絕緣服,扣緊絕緣安全帽,戴上密實的絕緣手套,登上絕緣斗臂車。隨著斗臂緩緩升起,他們被平穩托向十幾米高的高壓線作業點。

高空之上,熱浪更甚。絕緣服密不透風,宛如移動的桑拿房。四人緊密配合,動作精準而迅捷:絕緣遮蔽、掛接柔性電纜、合上旁路開關、測量分流……每一個步驟都需全神貫注。汗水很快模糊了他們的視線,顧不得擦拭,只能用力眨眼甩開汗珠。陽光直射在黃色的絕緣服上,反射著刺眼的光,更添一分灼熱。地面上,班長許毅然和同事們仰頭凝望,汗水同樣浸透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緊盯著高空動態,隨時準備遞送工具、提供支援。
上午10點半,空氣仿佛凝固,翻滾的熱浪幾乎令人窒息。持續的高強度作業讓斗臂車上的勇士們體力逼近極限,必須輪換休整。絕緣斗臂車緩緩下降,盛兆軍等人步履略顯沉重地走下絕緣斗。脫下絕緣安全帽,汗如泉涌的臉龐暴露在空氣中;解開絕緣服,里面的工作服早已濕透,緊緊貼在身上。脫掉手套,一雙手已被汗水浸泡得泛白起皺,指尖的皮膚如同在水中泡久了般,與臂膀黝黑的膚色“涇渭分明”。接過同伴遞來的礦泉水,他們仰頭猛灌,喉結急促滾動,一瓶水瞬間見底。
“這一身‘盔甲’——帽子、衣服、手套、安全帶,加起來快15斤。”盛兆軍抹了把臉,聲音帶著疲憊卻習以為常,“穿上它,就像被裹在蒸籠里。等脫下來,風一吹,濕透的衣服貼在身上,又涼得刺骨。這一熱一冷,我們早都‘免疫’了。”對于帶電作業中心的成員來說,無論是數九寒天還是三伏酷暑,只要線路有需要,他們就是那抹逆行的“黃色”。“辛苦是真辛苦,”盛兆軍望向遠處的居民樓,“但一想到千家萬戶能正常吹著空調、看著電視,這份辛苦,值了!”

中午12點40分,經過三個多小時與高溫的鏖戰,在高空與地面人員的緊密協作下,老舊開關被成功更換為嶄新的智能化設備。整個作業過程如行云流水,線路始終帶電運行,周邊用戶用電未受絲毫影響,真正實現了檢修“零停電”、用戶“零感知”。當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作業人員疲憊卻欣慰地走下斗臂車,他們濕透的背影和陽光下晶瑩的汗水,是守護萬家燈火最無聲卻最有力的勛章。

“此次帶電更換的智能化開關,將顯著提升配網自動化水平和線路供電可靠性。在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我們用汗水和專業技術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讓轄區用戶用電更安心、更清涼。”濟寧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副主任王威表示,這不僅僅是一次設備的更換升級,更是電力人在炎炎夏日里,以責任與汗水為城市送上的最深沉、最可靠的清涼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