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6號文新能源搶裝潮下,風電行業迎來“出貨大年”。上半年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5.7億千瓦,同比增近23%,新增并網裝機容量51.4吉瓦(GW),同比增近99%。
市場需求增長帶動風機企業出貨攀升。上半年相關上市公司營收集體增長,金風科技(002202.SZ)、明陽智能(601615.SH)、三一重能(688349.SH)、運達股份(300772.SZ)、電氣風電(688660.SH)五家公司營收同比增幅在26%-63%波動。其中,金風科技、三一重能分別以285.37億元營收規模以及62.75%同比增幅領先。三一重能風機銷量同比增長44%達4.72GW,創歷史同期新高。
不過記者關注到,除了金風科技外,其他四家龍頭公司全部增收不增利。明陽智能凈利潤同比下降7.68%至6.1億元,三一重能凈利潤同比下降51.54%至2.1億元,運達股份同比下降2.62%至1.44億元;電氣風電虧損2.79億元,雖虧損幅度收窄64%,但仍未扭虧。
為何出貨多、利潤少?低價訂單集中交付或是重要原因。過去四年,風機行業“內卷”,價格競爭激烈。陸上風機招標價從2021年的3000-4000元/千瓦一路跌至2024年的1400元/千瓦以下,降幅超過50%。
隨著業主對風機質量重視度提升、行業加強自律等趨勢到來,2024年下半年風電行業開啟反內卷,12家整機企業在10月份聯合簽署自律公約,風機中標價格自四季度起回升。據國金證券研報,今年1-7月,國內陸上風電機組中標均價比2024年全年增超9%,達1552元/千瓦。
由于多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交付的主要是去年“價格戰”時中標訂單,低利潤空間拖累公司盈利。三一重能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稱,公司上半年風機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是去年風機中標價格顯著下滑,這些訂單在今年上半年逐步交付。而作為去年在行業內卷時最早放棄低價策略的龍頭,金風科技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則同比增長了7.3%達14.88億元。
整體看,行業拐點信號正在顯現。“國家電投等央企率先調整招標規則,采用‘非最低價中標’機制,推動風機價格企穩。目前國內風機價格戰雖未完全結束,但已出現緩解跡象。”在近日舉辦的科創板新能源行業集體業績說明會上,電氣風電董事長喬銀平如是說。
三一重能高管也表示,公司風機當前中標均價已較去年提升了至少5個百分點,且海上與海外風電機組產品毛利率較高,疊加公司2026年降本仍有空間,預計明年風機毛利率水平將明顯提升。
事實上,風電行業長期增長邏輯并未改變。一方面,國內136號文要求新能源全面入市,行業認為在電力市場化交易背景下,風電出力曲線優勢和非技術成本壓縮空間將使收益能力強于光伏,“十五五”國內新能源投資重心或向風電傾斜;另一方面,海外市場增量空間巨大,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今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將同比增長17%至143GW。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今年初公開表示,目前,中國風電產業鏈各環節產值均占全球市場的60%以上。到2030年,亞太地區除中國外,陸上風電產業鏈只有印度可基本滿足建設需求,海上風電產業鏈均不滿足本地與區域建設需求。“離開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其他地區基本不能實現規劃目標。”
此一前景下,風機龍頭企業正通過保障在手訂單、提高產品可靠性,以及加速出海尋求增量,為后續業績奠定基礎。
當前,龍頭企業在手訂單充足。截至上半年,金風科技在手訂單52GW,上半年同比增長近46%;運達股份新增訂單近12GW,累計在手訂單46GW;電氣風電新增訂單5.4GW,同比增近七成,累計在手訂單20.13GW。
這些公司還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場。例如,上半年金風科技海外訂單同比增超42%,在手海外訂單共7.36GW;明陽智能新增海外訂單1.68GW,在手海外訂單共5GW。三一重能新增海外訂單超2GW,在手訂單價值超過100億元,上半年公司海外銷售收入2.33億元,毛利率超過20%,明顯高于國內業務。
被問及出海業務進展和開拓經驗,電氣風電高管表示,公司已在歐亞、東亞、東南亞、中東等地均有布局并獲得一定訂單,未來將繼續以“技術授權 本地化服務 風機整機和零部件出口”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等高端化、差異化競爭策略,持續拓展潛在海外市場。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