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月13日中午,歷經 5 小時,醫學生時家恒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216毫升,成為安徽省第750例、馬鞍山市第113例、當涂縣第14例捐獻者。他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第一時間由志愿者送往華北某醫院,為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
時家恒今年21歲,馬鞍山市當涂縣人,是河北某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一名大三學生。2023年7月,回到家鄉的他聽說縣里組織集體獻血活動,就報名獻血并參加維護秩序的志愿服務。在活動現場,遇到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者協會招募造血干細胞留樣志愿者,他也欣然填表登記,并獻血留樣,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這也成為時家恒一次很有意義的暑期社會實踐。

時隔20個月后的2025年4月上旬,正在上課的時家恒接到中華骨髓庫馬鞍山站的電話,得知有患者和自己HLA分型相合。他當即表示自己做為一名醫學生,愿意回到安徽捐獻造血干細胞,以此履行救死扶傷的義務。隨后,他電話征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4月中旬,患者所在醫院申請加急程序。在中華骨髓庫志愿服務總隊河北大隊的大力支持下,時家恒完成了高分辨采樣和捐獻前體檢。4月下旬,捐獻計劃下達:5月8日入院,5月13日捐獻,期間注射動員劑。時家恒所在高校收到紅十字會的捐獻公函后,對其捐獻給假等事宜予以了大力支持。
5月8日下午,時家恒乘坐高鐵抵達合肥站,合肥市紅十字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前往接站,并送他前往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辦理入住手續。得知時家恒往返3000多里捐“髓”救人,安醫大二附院血液科也做了精心安排。由此,從登記留樣到成功捐獻,時家恒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社會實踐答卷:“以醫學生和志愿者的雙重身份,我都愿意為另一條生命的延續獻上我的一些微薄之力!”
大皖新聞記者 金學永 通訊員 徐曲明
編輯 崔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