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多部門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
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內部管理,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實維護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和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今年以來,隨著新玩家的入局,外賣行業既有格局被打破,并掀起了新一輪的激烈競爭。相關話題熱搜不斷,平臺之間明爭暗斗、紛爭不止,火藥味十足。那么,行業真的變得更好了嗎?
“3元一杯奶茶”“2.9元一份漢堡套餐”等超低價產品涌現;平臺相互指責對方強迫騎手“二選一”、逼迫商家讓利走量;還有消費者投訴送餐服務質量下滑。
這些跡象表明,外賣行業正陷入一定程度的“內卷式”競爭。一些平臺大打價格戰、營銷戰,導致資源浪費、效率低下和利潤下降,這種現象其實在平臺競爭的早期就有不少教訓。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從防止到綜合整治,說明“內卷式”競爭已經在某些行業出現甚至蔓延,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應當說,任何行業都應該歡迎競爭,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也需要新的入局者。但競爭不該是一種“向內消耗”的競爭,如果各方都在原地打轉、重復投入,就難以產生新的價值,也不符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良性的市場競爭,往往鼓勵技術創新、差異化和高質量發展。以外賣行業為例,如今送餐速度已經非常之快,社會已經開始廣泛反思“過快”給騎手帶來的安全問題;外賣種類也極大豐富,在線下餐廳能夠吃到的,在線上幾乎也都能下單。當下,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餐飲質量,尤其是食品安全,平臺若想進一步開發市場,不妨將外賣質量保障作為一個突破口。
除了維護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廣大騎手的勞動權益,也是平臺應當主動承擔的社會責任。目前我國外賣騎手已超1000萬人,其就業的穩定性,直接關乎社會穩定。然而現實中,外賣騎手的流動性很大,究其原因,還是保障不足。一些平臺與其執著于卷價格、卷單量、卷速度,不如卷保障,增強騎手的職業成就感和獲得感。
一味進行存量博弈,很難有真正的贏家。此番多部門約談平臺,釋放了引導公平有序競爭的積極信號,各平臺也要積極轉變競爭模式,從爭奪存量轉向創造增量,找到實現各方利益和社會整體效益的最大公約數,真正實現外賣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
注: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