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我國經濟持續(xù)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wěn)固的背景下,居民儲蓄、消費、投資結構有哪些新動向?
央行近日發(fā)布的《2025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前4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2.5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8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存款增加4103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19萬億元,非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88萬億元。
第一財經梳理歷年貨幣政策報告以及金融數據發(fā)現, 2025年前4個月,人民幣存款中的住戶存款已達159.08萬億元。對照此前不久發(fā)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與4月金融數據,可以發(fā)現,4月當月住戶存款減少1.39萬億元。也就是說,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中的住戶存款曾經超過160萬億元。
關于4月當月住戶存款減少1.39萬億元,第一財經記者查閱2024年數據發(fā)現,2024年第一季度住戶存款當年新增額8.56萬億元;前4個月增加6.71萬億元,即去年4月當月,住戶存款減少1.85萬億元。當年也有不少業(yè)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季節(jié)性因素導致的“常規(guī)”波動,至6月末,這一數字會再度回升。
綜合來看,截至目前,人民幣存款中的住戶存款已達約160萬億元的規(guī)模。第一財經梳理歷年數據發(fā)現,2016年,住戶存款規(guī)模為59.78萬億元;8年多來,住戶存款規(guī)模增加了近100萬億元。隨著存款規(guī)模的增加,住戶存款占人民幣存款的比重從2016年的39.7%提升到2024年的50%;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比重為50.9%,前4個月為50.5%。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yè)存款占比從2016年的33.3%降至2025年前4個月的25%。
去年央行發(fā)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的專欄文章分析稱,從“錢在哪”角度看,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門。在經濟循環(huán)的過程中,銀行如果還在擴張資產、貸款仍在增加,錢不會從實體經濟中減少,也不會消失,只是隨著企業(yè)投資生產、居民消費、財政收支,存款在企業(yè)、居民、政府等部門間會有轉移。“由于居民消費有待恢復、總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門,沒有進一步通過居民部門支出轉化為企業(yè)存款。同時,企業(yè)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
不過,從歷年數據來看,雖然住戶存款占比以及規(guī)模不斷增加,但住戶存款規(guī)模增速近兩年略有放緩:2022年住戶存款增速達到17.4%的高點后,2023年回落至13.8%,2024年再次放緩至10.4%,今年第一季度為10.3%。
“近年來,國內消費增速有所放緩,但在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下,消費市場活力正逐步釋放,增速呈現穩(wěn)步回升態(tài)勢,展現出復蘇向好的積極信號。” 《2025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一篇題為《持續(xù)完善金融服務 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專欄文章如此寫道。
今年3月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 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4.9%,比上季增加0.6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61.4%,比上季減少2.6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3.6%,比上季增加2.0個百分點。
該季度調查問卷顯示,問及未來三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時,居民選擇比例由高到低排序為:教育(30.5%)、 醫(yī)療保健(29.9%)、旅游(25.2%)、社交文化和娛樂(23.7%)、大額商品(19.7%)、購房(15.2%)和保險(14.8%)。
第一財經梳理近兩年央行發(fā)布的“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報告”發(fā)現,與2023年第四季度相比,2024年傾向“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增加了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增加了1.6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比雖然比2023年第四季度仍有所下降,但已經是2024年四個季度中的第二高點。
“提振消費是當前擴內需、穩(wěn)增長的關鍵點。當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趨弱,我國經濟正加速向以內需為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型,消費已成為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對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具有重大作用。”前述專欄文章稱。
下階段,央行將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fā)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宏觀信貸政策指導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滿足各類主體多樣化資金需求。例如,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擴大消費營造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研究出臺金融支持消費的指導性文件;聚焦“食、住、行、游、購、娛、醫(yī)”等消費場景,持續(xù)推進支付便利化建設,提升境外來華人員支付服務便利性等。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yè)動態(tài),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