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二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全民閱讀“紅沙發”系列訪談再次開啟。

圍繞“新時代背景下的兒童文學閱讀”,兒童文學作家謝華良,吉林省青少年協會會長、長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于德北,吉林省全民閱讀大使靜言在紅色沙發上,直面家長普遍焦慮的問題——在多屏沖擊下,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開出三劑“藥方”。

第一劑:以“慢”制“快”的閱讀哲學
“無論如何發展,紙質閱讀永遠不會過時。”

面對主持人拋出的“多屏時代,兒童文學閱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之問,謝華良一針見血地指出,“短視頻追求‘短平快’,而閱讀恰恰需要‘慢下來’,書頁翻動的聲音、油墨的香氣,這些感官體驗構成了童年最珍貴的記憶。”

“紙質書承載的文化基因,是一種偉大的文脈,也是任何新媒介都無法替代的。 ”于德北補充道。
靜言則從家庭教育角度強調:“家人和孩子一起閱讀,比單純要求孩子閱讀更重要。”
第二劑:兒童文學“營養”與“口味”的平衡術
面對“如何兼顧作品深度與兒童接受度”的提問,三位作家不約而同強調“尊重兒童”的創作理念。

在謝華良看來,兒童文學不管是什么類型,重要的是品質。要具備質樸、情感、表達、蘊含等品質,才能創作出符合當下兒童的作品。
他以《小王子》為例,說明經典作品之所以歷久彌新,正在于其“質樸中見深刻”的特質。
在于德比看來,“好的兒童作家要尊重兒童。”所謂的尊重,就是要思考作品是否對孩子足夠友好。
第三劑:家庭閱讀的“身教”密碼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靜言分享調研發現:“小書蟲”背后都有愛閱讀的家長。很多個熱愛閱讀的家庭,家長都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并拿出行動和態度,來以身作則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
針對“孩子反復讀同一本書”的焦慮,她給出暖心解答:“重復閱讀恰似反芻,經典作品值得用一生品味。”現場家長頻頻點頭,有人掏出手機記錄這條“育兒箴言”。

針對家長們關注的如何選擇有份量的書閱讀的問題?
三位作家建議可以從經典作品入手,同時,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偏好。
最后,三位作家都建議,要有意識建立家庭閱讀,將閱讀伴隨孩子成長,讓孩子享受閱讀的幸福。
這場持續一小時的對話,關于閱讀的探討并未隨活動落幕而終止,它正在轉化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深閱讀行動”。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陳志文
攝影 張秋磊
攝像 孫上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