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真的謝謝您,每次我快要放棄學習的時候,都是您把我拉了回來。”新學期剛開啟,陳力卓“一對一”幫扶的特殊學生小婷,特意找到她,說出了這句在心里醞釀了許久的話。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隨時都能來找我。”知道小婷的特殊情況,陳力卓格外上心,不僅花大量時間為她做心理疏導,還常自掏腰包貼補她的生活。在這份細致的關懷里,小婷慢慢學著打開心扉,情緒也變得越來越穩定。
“看著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心里特別滿足。”陳力卓的支教故事,要從3年前說起。

陳力卓與學生談心談話。
山海同心,攜手共進。自2021年廣州市南沙區與安順市紫云自治縣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兩地不斷深化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人才交流。
2022年8月,來自廣州市南沙區嶺東職業技術學校的陳力卓作為第一批幫扶教師,來到紫云自治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紫云職校”)支教。
紫云和廣州相距1000余公里。到紫云后,陳力卓很少回廣州。“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這兒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從繁華的城市到群山環繞的山區縣城,當地經濟的滯后、教育資源的匱乏,讓陳力卓心里沉甸甸的,也更讓她堅定了“要為這里多做些事”的念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規律的,這需要一定時間。”

陳力卓、譚超帶領學生參加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幼兒保育賽項比賽。
作為學校校長助理,陳力卓以黨員的擔當扛起責任。東西部協作橋梁要搭,她便主動對接資源;教學教研需不斷優化,她就扎根課堂打磨方案;課題申報的關卡要闖,她牽頭組建團隊攻堅;校企合作的路子要拓,她又奔走于學校與企業之間……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干勁和過硬的專業能力,教育幫扶的實效看得見、摸得著。
2024年2月,一年半的支教任務到期,本可以收拾行囊回到熟悉的生活,但想到紫云職校還有未完成的規劃,想到孩子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望,陳力卓遞交了延期申請。
不僅如此,她還常與同在嶺東職業技術學校任教的老公譚超分享支教的故事,這份對山區教育的熱忱深深感染了對方。最終,譚超一同來到這座偏遠小縣城,讓兩個人的支教路,變成了“并肩作戰”的溫暖旅程。
“職業教育既是情懷的傳遞,也是愛心的澆灌。既然選擇來到這里,就一定要為這片土地留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可落地的實踐方法。”這是陳力卓與譚超夫妻倆始終秉持的共識。

陳力卓給學生上課。
工作中,陳力卓、譚超敏銳察覺到,當地教職工的教育思想理念與一線城市存在差距,學生們在認知視野、學習主動性上也有提升空間。
帶著多年德育工作積累的“實戰經驗”,譚超到了紫云職校沒急著“搭框架”,而是先沉下身子調研,從課堂教學細節到師生日常需求,從學校現有資源到發展痛點,逐一摸清“底數”后,才著手設計適配方案。
很快,一套貼合實際、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的“大課間套餐”和“班班升”升旗活動新鮮出爐。同時,二人牽頭推進教學模式創新,組織教師培訓,對接外部資源,幫大家打開教學思路。
但他們的目光從不止于教知識,還注重學生全面成長——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幫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社會實踐中,鼓勵學生挑戰自我,錘煉技能;經常性開展多元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只要肯下決心,學生的改變一定看得見。”支教一年有余,譚超滿是感慨,“做老師,就是要用愛心、欣賞和鼓勵,幫山里娃圓夢想,把力氣都用在教育教學上。”

譚超帶領學生參加安順市中職學校籃球賽。
在陳力卓看來:“來紫云支教,值!”作為學校里的“多面手”,她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家長的貼心顧問,更是同事的可靠伙伴、領導的得力助手。
2024年學校重組音樂教師團隊,4人組里的張慧、楊露正是陳力卓的教學徒弟。從課程整體設計到落地實施,從教學資源補充到手段升級,再到評價體系完善,陳力卓領著大伙兒逐項打磨,每一步都摳得格外細。“最后拿了省級公共基礎課程組一等獎,所有努力總算沒白費!”
教學之余,陳力卓悄悄把一份牽掛給了紫云自治縣壩陽鎮一名女孩——小春。小春很小就沒了媽媽,爸爸雙眼失明,一家生計全靠爺爺奶奶撐著,日子過得緊巴。有次聊起母親,小春忍不住哭了,眼底滿是自卑。
看著孩子的模樣,陳力卓記掛在心上,和其他老師一起耐心引導,自己更是把小春當女兒疼——逢年過節買些愛吃的,一有空就找她聊天,問問近況、聊聊心事。不僅給她添溫暖,還幫著定學習目標,一點點幫她拾回底氣。一年多時間,曾經怯懦的小春像變了個人,開朗大方,眼里滿是向上的勁兒。

紫云職校紀念12·9暨社團活動匯報文藝演出。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陳力卓、譚超夫妻倆以及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教師們的攜手努力下,紫云職校的教育教學成果結滿枝頭——
在貴州職教“技能貴州”行動計劃中,學校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獲評省級示范性方案。安順市職教內涵發展項目里,4個項目順利通過評審。技能大賽賽場捷報頻傳,2023年全省職校師生技能賽及行業賽摘得1金4銀3銅,2024上半年全省賽再添3金2銀2銅。
學生成長同樣亮眼、學校全力提升“雙證率”,今年2至4月兩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361人次參與美發師、美容師等中級工考試,通過率98.33%;374人次參加信息技術辦公軟件應用(WPS)中級認定,通過率93.98%,實實在在為學生未來鋪路。
今年3月,這對支教“夫妻檔”主動申請再留一輪,為紫云的孩子們多送一程光與熱。
千里送教暖人心,山海情深意更濃。截至目前,南沙區已有33所學校,結對幫扶紫云自治縣101所學校,通過資金扶持與人才交流雙管齊下,累計投入超6000萬元,既幫紫云學校完善配套設施,也助其培育人才隊伍、開展校企合作,更將沿海先進的教育理念穩穩扎根紫云,為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華姝
編輯 孫蕙
二審 張齊
三審 孫曉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